2025年被视作具身智能量产元年,当业界目光聚焦北上广深杭时,佛山凭一张“重量级订单”成年度焦点——8月,本地企业天太机器人与战略伙伴拿下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0000台订单。
这一订单标志中国企业率先撞线“规模商用”门槛,也揭示未来产业培育的关键:规模化落地能力。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提出,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布局新领域场景,促进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闭环。作为制造业风向标,佛山以本地丰富应用场景为杠杆,逆向孵化新兴产业,为全国制造业城市提供“佛山样本”。
**车间里长出的未来产业**
容奇港码头,嘉腾UGV无人车(载重70吨、时速22km/h)穿梭集装箱;附近海信、格兰仕等家电巨头林立,“无人”车队使单箱转运效率提升,实现“货等船”。佛山库卡智能园内,美的自研人形机器人进入流水线,首条“机器人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24小时运转,30分钟下线1台。广东省科学院殷红军分析:佛山千亿级产业集群(家电、陶瓷等)早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倒逼自动化需求,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2024年产量3.58万套(同比增43.5%,占全国6.4%),3000余家企业构建“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链条,营收近600亿元。
氢能发展亦离不开工厂:蒙娜丽莎氨氢零碳示范车间(150米辊道窑,氨氢混合燃料)年产150万平方米,年减碳5200吨。仙湖实验室联合企业推出铝加工加热环节零碳方案,仙湖氢谷有氢能公交、两轮车、社区。截至2025年,佛山聚集170余家氢能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南海区被称“中国氢能产业之都”。
**场景适配让技术“落地即实用”**
佛山半导体产业“从单点突破到集群作战”:8月全省最大光芯片项目(先导稀材63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近百亿元)填补制造空白;星通半导体建大湾区最大封测基地,奥比中光、信展通等落地。336家规上企业总产值超900亿元,“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链条成型,暨南大学副教授燕志雄称其形成差异化优势。
场景适配推动技术落地:纬达光电偏光片国产化,应用国家电网智能电表;中科谛听OA800油料光谱仪国内市占60%(全球前列);辰宜科技区块链成本降至百元级。“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打通技术到商业的快速通道。
**未来需强化创新要素协同**
战略性未来产业需多方协同。佛山政府通过产业基金、中试平台等构建“政产学研金”体系:氢能领域,政府建基建、仙湖实验室攻关、企业提供试验场;机器人产业,美的、库卡引领,3000家配套,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殷红军建议深化高端装备等领域创新生态;林江建议联合广深港澳成立“未来产业联盟”,提升区域竞争力。
从容奇港无人车到蒙娜丽莎零碳窑炉,从具身智能机器人到氢能、半导体,佛山正凭“场景突围”与“生态重构”,从“参与者”成长为“主导者”,为全国制造业城市转型提供鲜活“佛山答案”。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科技小登大揭秘#
#亚马逊签下OpenAI千亿算力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