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创新药一哥”再签大单!近日宣布与美国生物制药特许权投资企业达成协议,向其出售就安进公司授权合作产品塔拉妥单抗在全球销售额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的权利。本次合作将获得8.85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权在12个月内出售剩余的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的权利,由此最高可获得6500万美元的额外付款。
数据显示,年初以来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已达成83项,逼近去年全年,同比增幅高达57%;涉及总金额更是达到845.31亿美元,远超去年全年488.13亿美元的规模,同比激增185%。这些数字背后,印证了国产创新药在全球的研发竞争力与市场认可度。
从我观察的角度来看,创新药依旧是最强主线且有望持续。随着9月开始,世界肺癌大会、欧洲肿瘤大会、血液年会等下半年重磅会议都有创新药关键临床数据读出,叠加年底海外大药企MNC授权旺季的到来(有多个潜在BIC已经进入谈判中后期),创新药有望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迎来类似于今年5月肿瘤大会“创新药数据群星闪耀”的行情盛宴。
行业景气度毋庸置疑,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个股差异其实挺大的。不同药企的研发管线进度、数据读出结果、合作推进节奏,都可能让股价表现分化。如果你不是那种能深度跟踪每一个临床进展的行业老手,押注单个股票,可能会错过整个行业的红利,甚至因为个别公司进展不顺而吃亏。
所以,面对个股波动加剧、研发进展分化的行业特性,借道指数基金布局成为更理性的选择。比如$南方恒生生物科技ETF发起联接(QDI$ (018079),它是一只主要投资于目标ETF的完全被动式指数基金,并不参与目标ETF的管理,其投资目标是通过投资于目标ETF,紧密跟踪标的指数(即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追求与业绩比较基准相似的回报。该基金将以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90%的资产投资于目标ETF。
这只基金紧密跟踪的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就涵盖了药明生物、信达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等一批代表性的生物科技和创新药公司。这种方式相当于一键打包了港股生物科技领域的多家龙头企业,能有效分散单一公司的研发风险,更纯粹地把握行业整体的成长机遇。
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只基金的表现也确实值得关注。在港股生物科技板块的反弹浪潮中,上周五其单位净值达到了1.5332。多阶段收益亮眼!
对于后续市场,我个人觉得除了即将到来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潜在的授权交易催化外,整个创新药行业的长期逻辑依然稳固。全球性的专利悬崖为生物类似药和创新药提供了替代空间,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也持续存在,而国内创新药研发的质量和效率正在不断提升,并越来越多地获得国际认可。这个过程虽然会有波动,但中长期的方向还是比较清晰的。
对于想参与创新药投资,但又担心个股波动和研究门槛的朋友来说,不妨考虑通过像南方恒生生物科技ETF联接(QDII)C(018079)这样的工具型产品进行布局,以指数化投资的方式,力争把握港股生物科技行业的整体机会。#万亿美元级“深空经济”概念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