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在参与嘉实基金李涛关于信息产业的调研分享后,我对科技赛道的投资逻辑、AI 产业的发展脉络以及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在科技兴国的时代背景下,感受到了资本市场与产业升级的深度共振。
一、调研收获:解码科技投资的 “道” 与 “术”
(一)产业认知升级:从技术周期看投资机遇李涛以自身 20 年科技研究经验为锚,勾勒出中国科技产业的蜕变轨迹:2008-2018 年是 “蛰伏期”,科研人才外流、产业链依赖海外;2018 年贸易战后进入 “觉醒期”,国内需求爆发、政策资源倾斜,科技企业盈利拐点显现。这让我意识到,科技投资需锚定 “生产力进步” 这一核心变量 —— 无论是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还是 AI 算力的自主创新,本质上都是中国科技产业从 “承接需求” 到 “定义需求” 的能力跃迁。
(二)投资框架启示:集中度与灵活性的平衡艺术嘉实信息产业前十大重仓股高度集中(如聚焦硬核科技的海光信息等),体现了李涛对 “风口犀利度” 的追求 —— 在技术变革期,优质赛道的头部企业往往享受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溢价。但他同时强调 “阶段性调整”,例如 2023 年 Q4 从核心算力向边缘算力延伸,展现了对产业细分轮动的敏锐捕捉。这种 “战略聚焦 + 战术灵活” 的组合策略,为应对科技行业的高波动性提供了有效范式。
(三)市场认知纠偏: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的辩证关系李涛指出,当前券商对 AI 赛道的乐观点评需警惕 “后视镜思维”,短期市场可能因情绪过热而调整(如五六月份的阶段性压力),但长期看,AI 作为 “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核心驱动力,其渗透率提升(如 B 端应用率先爆发)、算力投资持续(国内芯片替代空间超千亿)、政策红利叠加(新基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将构建起长达十年的 “长牛根基”。这提醒投资者需跳出短期博弈思维,以产业生命周期视角看待科技投资。
二、AI 与科技赛道:短期震荡不改长期星辰大海
(一)AI:从 “概念炒作” 到 “价值兑现” 的进阶
尽管近期 AI 板块经历深度回调,但李涛的分析揭示了其长牛基因:技术壁垒深厚:算力芯片(如英伟达对标标的)、大模型训练仍处寡头垄断阶段,中国企业虽短期难破海外技术封锁,但在国内市场(如金融、政务领域的 AI 解决方案)已形成 “政策 + 场景” 双护城河。
应用生态扩张:从 2023 年的 “算力硬件牛” 到 2024 年的 “边缘算力 + 行业应用”,AI 正从基础设施层向终端渗透(如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参考美股经验(微软云业务驱动市值十年 10 倍增长),国内 AI 应用层未来将诞生万亿级市值巨头。
国产化刚需迫切: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持续升级,倒逼国内产业链 “自主造血”,中芯国际等企业短期业绩或受补贴影响,但长期看,国产替代率每提升 10%,即可带来数百亿级市场空间。
(二)科技赛道:硬核创新与生态协同双轮驱动除 AI 外,半导体、信创等细分领域同样具备战略价值:
半导体:中国尚无万亿市值芯片公司,而全球前二十半导体企业中中国仅占两席(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在功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存储芯片(周期底部反转)等领域,国产厂商市占率提升空间超 50%。
云服务与国央企价值重估:美国云市场由微软、亚马逊主导,而中国政务云、行业云 70% 以上份额归属于国央企(如华为云、中国电子)。李涛提出 “将算力资源视为水电等基础设施”,意味着国央企在数据安全、算力调度中的核心地位,其估值体系有望从 “传统 IT” 向 “数字基建” 重构。
三、嘉实信息产业基金:聚焦 “硬核科技” 的锋利之刃
(一)基金优势分析:三大核心竞争力
赛道选择精准:聚焦 “信息产业” 这一高成长赛道,2022 年成立恰逢科技板块调整期,布局时机具备逆周期思维;前十大重仓股集中于 AI 算力(海光信息)、半导体设备(中芯国际)、信创(中国软件)等 “卡脖子” 领域,贴合政策红利方向。
基金经理能力圈契合:李涛作为 “学院派 + 产业派” 研究者,兼具清华电子工程博士的技术理解力与 15 年 TMT 投资经验,对科技企业的技术壁垒、研发投入转化效率判断精准(如早期挖掘兆易创新、圣邦股份等牛股)。
风险控制策略:尽管持仓集中度高,但通过 “核心资产 + 弹性标的” 搭配(如核心算力占比 60%,边缘算力及应用层占比 40%),兼顾进攻性与抗跌性;历史数据显示,2023 年 AI 行情中基金净值波动虽高于同类,但回调后反弹力度更强,体现了对优质赛道的深度信仰。
(二)适配投资者画像与配置建议
长期投资者:适合持有 3 年以上,分享中国科技产业渗透率提升(如 AI 算力投资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超 30%)带来的贝塔收益。
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科技板块短期波动率较高(2023 年最大回撤超 30%),需具备应对市场情绪波动的定力,逢调整可分批加仓。
关注政策红利的投资者:基金持仓与 “十四五” 数字经济规划、科创板 “硬科技” 定位高度契合,有望持续享受改革溢价(如科创板做市商制度、注册制深化)。
四、结语:在时代浪潮中锚定确定性
调研尾声,李涛提及同宿舍同学获 “五一劳动奖章” 的故事,让我深切感受到科技投资的底层逻辑 —— 不仅是追逐股价波动,更是分享千万科技从业者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成果。嘉实信息产业基金如同一只 “科技探针”,深入产业链最具爆发力的节点,在 AI 算力革命、半导体国产化、数字经济崛起的交织浪潮中,为投资者捕捉中国科技 “从 1 到 10” 的价值裂变机遇。尽管短期市场迷雾重重,但正如李涛所言:“牛市思维不是盲目乐观,而是看清产业进步的不可逆性。” 对于认同中国科技崛起的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正是穿越周期的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