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科技今天依旧震荡分化,港股科技却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继续上扬,恒生科技指数高开高走,目前涨幅超过3%。相关成份股方面,百度涨超14%,阿里巴巴涨超4%,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港股补涨行情或已经开启!
先看最实在的业绩基本面,这是行情的“压舱石”。机构刚出的2025年Q2数据很有说服力:港股主要指数里,恒生科技直接“领跑”——收入同比增速14.43%,净利润同比增速16.18%,不管是收入还是利润,都远超恒指(收入2.45%、净利润-1.12%)、恒生综指(收入2.29%、净利润3.63%)的表现。
更关键的是“结构优化”:如果暂时把阿里、京东、美团这几家传统互联网巨头剔除,恒生科技的净利润增速直接飙到25.34%。说明什么?现在恒科的增长,早不是靠“外卖、电商”这些老业务拖底,而是AI、硬科技这些“新动能”在实实在在贡献利润——从“内卷旧业务”到“发力新赛道”,这种盈利结构的变化,才是真的景气度提升。
再看赛道逻辑,AI这波不是虚炒概念,而是真的落地赚钱了。这波恒科能冲,AI产业链是核心引擎,尤其是软件服务领域,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回升到21.54%,而且是全链条开花: - 金山软件、金蝶服务这类应用软件企业,增速直接干到47.59%,比Q1的高增速还能再往上抬,核心是AI赋能企业办公效率提升,订单肉眼可见增长; 网易带头的游戏软件,增速27.36%,AI做内容生成、玩家画像优化,不仅降本还能提流水,业绩实打实;腾讯、商汤做的数码解决方案服务,增速19.59%,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到“产业端”,比如工业质检、智能客服,已经开始兑现收入。
硬科技这边也有惊喜,高盛近期直接上调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15%,核心逻辑就是国内AI需求爆发,能持续支撑芯片的产量和平均售价——软、硬两条线都有业绩落地,赛道根本不虚。 还有资金面,内外资都在往恒科凑,形成了“共振”。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超1万亿港元,不少恒科成分股都是持续加仓的重点;加上美国新一轮降息预期升温,恒生科技这类对外部流动性敏感的板块,本来就是外资回流的优先选项。
对应的工具——$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015311),C类基金持有短中期不用付申购费,费率更划算;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华泰柏瑞做ETF有18年经验,旗下沪深300ETF规模超3300亿元,指数跟踪能力经过验证,不用担心“跑歪”。
最后提一句估值,当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2.73倍,处于近5年29.89%的分位,比纳斯达克100的35倍左右低不少,还有修复空间;加上中美就TikTok问题达成基本共识,政策担忧也在缓解。
总结下来,恒生科技这波涨有业绩、有赛道、有资金,不是空中楼阁。如果认可港股科技的估值重构逻辑,又不想折腾场内操作,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C(015311)其实是个稳妥的选择——不用追求“精准抄底”,分批布局,反而能更从容地把握趋势#锂电产业链爆发 宁德时代涨超10%##存储芯片掀涨价潮!投资机会几何?##金价狂飙破3700!机构:5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