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最新的议息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3.75%-4%,并决定自12月1日起结束缩表。
考虑到9月美国通胀数据弱于预期以及局部信贷领域风险的显现,此次无论降息还是停止缩表均未超出市场预期,而停止缩表更像是美联储缓和局部领域流动性枯竭的顺势之举。
此次会议声明稿的表述整体变化不大,在经济现状描述中指出就业市场增长放缓,通胀较年初水平有所上升,并在前瞻指引中继续强调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上升。美联储主席则维持了一贯的“打太极风格”,即不希望市场预期过满,指出“美联储在12月再次降息并非板上钉钉的事”,这也是市场认为其发言偏鹰的原因。
事实上这是美联储常用的对市场进行“预期管理”的手段,其对降息的倾向性或仍然较大。一方面,鲍威尔认为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更大,对于通胀则更多强调了关税的一次性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降低利率是否会催发股市泡沫以及助长AI的过度建设,鲍威尔并未正面回答,表示AI建设对利率变化并不敏感。此外,经济数据缺失是鲍威尔暂停12月降息的重要说辞,当前离12月会议仍有6周时间,期间仍可能迎来白宫的重新开门以及数据的重新公布。
新闻发布会之后,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小幅下修,预计到明年年底大概还有3-4次的降息空间,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3%左右。我们认为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之下,美联储具备连续降息空间,不过考虑到市场预期基本已有所反映,未来流动性的预期差仍需看到经济数据以及相关政策事件的进一步催化。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近期全球市场的表现主要反映经济增长与流动性宽松的双重影响。往后看,随着美国大型企业业绩披露接近尾声,市场可能重归寻找新的交易主线的阶段。
对于美元资产而言,美国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重发力之下经济预期好转预计将成为中期层面的主旋律,后续美联储人事的任命则可能进一步催化市场的宽松预期,这种环境更加利好美股。美债利率和美元则可能在美国经济逐渐转暖和流动性维持宽松的两大力量拉扯交锋下维持窄幅震荡,两者趋势性的行情需看到更进一步的流动性宽松或经济拐点的实质出现。后续两个事件可能会对市场风险偏好带来扰动:一是美国政府当前仍处于停摆状态,重新开门之后将公布就业数据;二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定于11月将审议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届时需重点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