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策略张夏2019年的那篇经典报告里提到:1、抱团的历史总结抱团出现的原因与机
招商策略张夏2019年的那篇经典报告里提到:
1、抱团的历史总结
抱团出现的原因与机构投资的行为特征有一定的关系,每一次抱团特征以及对股价的影响,我们总结如下:
第一,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定期业绩考核机制、排名压力、产品发行运作机制以及相似的真价值投资理念,导致机构投资者总是会识别发现业绩增速最高的板块并逐渐调整到集中持股,是“抱团”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二,每个板块的业绩推动模式自有其原因和逻辑,货币超发和信贷放量是金融板块业绩改善并大幅回升的动力。通胀升温是消费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新技术和并购趋势是信息科技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
第三,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
第四,抱团到了后期,给了很多投资者以“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以在后面不同的简单明了上口的概念体现,每当识别度非常高的概念被口口相传,就要特别小心,因为这种基于信念的投资理念已经超出了业绩的范畴,很容易让投资者麻木而对新的信息和变化失去敏感度。“躺着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调仓?”这种理念也会让在抱团最后减持的投资者痛苦不已,如果跑,会不会又会重新抱回来?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么办。而一些识别度高的理念,是催生估值溢价的非常重要的推手。
第五,抱团问题成为投资者永远面对的难题。对于率先重仓抱团板块而成功的产品管理人而言,这种两难体现在,要不要减仓不减仓?会不会前功尽弃?当然这是快乐的烦恼,但更麻烦一点的我们称之为“明星两难”,简而言之,越想要业绩好,就越要重仓那个抱团板块,而且必须最坚定最持久,但是越坚定也就越难在风格和行业发生变化时,进行适时的调整。
而对于未能及时重仓抱团板块的投资者,这个问题永远是——要不要追,要不要再追多一点?然后,最后总是后悔追少了。
第六,抱团过程中会出现经典的“抱团-申购-买入抱团板块-抱团板块继续跑赢-吸引更多存量资金加入抱团”这个正反馈,这种经典正反馈会总引发估值溢价,但往往估值溢价的出现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
第七,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
2、九点启示:
简化一下,从机构抱团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为九个启示:
1、机构投资者永远青睐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而不是某一个特定板块。
2、及时识别最强业绩板块并最快速参与抱团是机构投资者最佳投资选择。
3、“抱团”往往会经历一到两次假摔,但是放弃之前需进行灵魂之问,“业绩趋势破坏了吗”?
4、每一次抱团假摔使得抱团更加坚定,因此,抱团过程中的超额收益率是不断加速的。
5、从过去四次抱团的历史看,一般一轮趋势能够持续13个季度甚至更长,因此拉长对基金管理人的考核期限,有助于提高基金业绩而不是相反。
6、估值是抱团投资中不是那么关键因素,试图通过高估和低估来判断拐点多半是徒劳的,核心在于有“抱团-申购”机制的奖励存在,抱团板块的估值可以给到很高。
7、不要左侧逆风买入抱团瓦解的板块,评估一个板块是不是机构投资者彻底抛弃的标准不是大家“不看好”,而是根本没人看。
8、当一些炙手可热、朗朗上口、完美无缺的概念取代“业绩-估值”的基本面投资框架开始流行时,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当一个板块已经不需要研究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恰恰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9、趋势拐点出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现象,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物出现的时候,很可能成为趋势决定的关键变量。
1、抱团的历史总结
抱团出现的原因与机构投资的行为特征有一定的关系,每一次抱团特征以及对股价的影响,我们总结如下:
第一,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定期业绩考核机制、排名压力、产品发行运作机制以及相似的真价值投资理念,导致机构投资者总是会识别发现业绩增速最高的板块并逐渐调整到集中持股,是“抱团”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二,每个板块的业绩推动模式自有其原因和逻辑,货币超发和信贷放量是金融板块业绩改善并大幅回升的动力。通胀升温是消费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新技术和并购趋势是信息科技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
第三,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
第四,抱团到了后期,给了很多投资者以“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以在后面不同的简单明了上口的概念体现,每当识别度非常高的概念被口口相传,就要特别小心,因为这种基于信念的投资理念已经超出了业绩的范畴,很容易让投资者麻木而对新的信息和变化失去敏感度。“躺着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调仓?”这种理念也会让在抱团最后减持的投资者痛苦不已,如果跑,会不会又会重新抱回来?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么办。而一些识别度高的理念,是催生估值溢价的非常重要的推手。
第五,抱团问题成为投资者永远面对的难题。对于率先重仓抱团板块而成功的产品管理人而言,这种两难体现在,要不要减仓不减仓?会不会前功尽弃?当然这是快乐的烦恼,但更麻烦一点的我们称之为“明星两难”,简而言之,越想要业绩好,就越要重仓那个抱团板块,而且必须最坚定最持久,但是越坚定也就越难在风格和行业发生变化时,进行适时的调整。
而对于未能及时重仓抱团板块的投资者,这个问题永远是——要不要追,要不要再追多一点?然后,最后总是后悔追少了。
第六,抱团过程中会出现经典的“抱团-申购-买入抱团板块-抱团板块继续跑赢-吸引更多存量资金加入抱团”这个正反馈,这种经典正反馈会总引发估值溢价,但往往估值溢价的出现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
第七,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
2、九点启示:
简化一下,从机构抱团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为九个启示:
1、机构投资者永远青睐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而不是某一个特定板块。
2、及时识别最强业绩板块并最快速参与抱团是机构投资者最佳投资选择。
3、“抱团”往往会经历一到两次假摔,但是放弃之前需进行灵魂之问,“业绩趋势破坏了吗”?
4、每一次抱团假摔使得抱团更加坚定,因此,抱团过程中的超额收益率是不断加速的。
5、从过去四次抱团的历史看,一般一轮趋势能够持续13个季度甚至更长,因此拉长对基金管理人的考核期限,有助于提高基金业绩而不是相反。
6、估值是抱团投资中不是那么关键因素,试图通过高估和低估来判断拐点多半是徒劳的,核心在于有“抱团-申购”机制的奖励存在,抱团板块的估值可以给到很高。
7、不要左侧逆风买入抱团瓦解的板块,评估一个板块是不是机构投资者彻底抛弃的标准不是大家“不看好”,而是根本没人看。
8、当一些炙手可热、朗朗上口、完美无缺的概念取代“业绩-估值”的基本面投资框架开始流行时,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当一个板块已经不需要研究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恰恰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9、趋势拐点出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现象,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物出现的时候,很可能成为趋势决定的关键变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